战国有一国国君上演绝版“禅让”,最终落得身死国破的下场

俗话说:“不作就不会死”,春秋战国时期,燕国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,相传燕国曾经是周文王的一个庶子的封国,但是由于这个国家偏居燕山,在春秋战国时期也不够活跃,对于这份来历记载较少。大家对于燕国的了解大多起于战国七雄,燕国也曾屹立于大国行列。然而就在燕国在战国崛起时期,燕国国君闹出了一个让绝版禅让的故事。

在战国七雄中的燕国并不是很引人注目,要不是出了燕昭王,苏秦,荆轲这几个人,大家肯定很少听过燕国,认为他只是卫国,中山国这类的小诸侯国。事实上燕国的国土面积远在韩,魏之上,在战国初期可能只有楚国国土比燕国大点,加上后期还有一个秦国。由于地处北方远离中原,燕国一直忙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攻击,很少参与中原的战事,日子过得也算平静。

公元前316年,燕王姬哙终于按耐不住寂寞,终于让燕国上了战国时期的头条新闻。在当时的燕国首都蓟城(今北京市)发生了一场“颜色革命””城头变换了大王旗",燕国还是原来的燕国,只是原来的国君成为了大臣,原来的相国变成了国君。他们上演了一场绝版禅让。

展开剩余67%

说起这个燕王哙也算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君主,招贤纳士重用苏秦,经过自己和朝臣的努力让名不见经传的燕国跻身于合纵大国之列,然而我们的燕王哙不甘于此,他非常崇敬和羡慕传说中的尧舜禹禅让的故事,他希望有朝一日在自己身上重演。当他萌生这个想法的时候真的是想什么来什么。

他想做贤人他身边就有这么一位贤人,那就是他的相国子之,非常有能力,他的政治主张和燕王哙也非常接近。每每在燕王哙构思一个政治主张时,子之就已经在心中推演数遍毛并付诸实践,就这样一个想效仿古人禅让,一个又是当代贤人。这就为这个禅让的故事提供了可能性。

当然这个绝版的禅让,少不了一批人的运作才能完成。第一位出场的人叫苏代,当时燕王派他出使强盛的齐国,当苏代回来后燕王哙赶紧询问他在齐国的所见所闻。燕王问齐国能称霸天下吗?苏代回答说:“必不霸”,齐虽有孟尝君,但国君贪恋权利使得贤人没有发展的空间。就这样引起了燕王的深思,我虽有子之这样的贤人但若不给他更大的权利,放开他的手脚,那么他的才能必然得不到发挥。于是赋予了子之更大的权利。

另一位出场运作的叫鹿毛寿,他将燕王的禅让理念运作成禅让的实践。他向燕王哙讲了一个故事,他说以前的贤君尧帝曾经禅让给一个叫许由的人,但许由坚决不受,逃往了深山,因此尧帝不仅成就了美名还检测了一位贤人。因此燕王哙私底下说和子之说要禅位给他,子之坚决不受。就这样燕王哙更加觉得子之是位贤人,如若自己不禅位那岂不是虚假的,怎对得起贤君的称号。因此在公元前316年给子之办了一场隆重的登基典礼自己正式禅位。

后来子之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,打压其他宗室,加重剥削百姓。使得民不聊生,燕太子平举兵反抗,并联合齐国攻击子之。最终燕王哙死于乱军中,子之被抓。就这样一群子之的死党忽悠爱面子,理想化的燕王哙,实现了一个国王大权在握国君,居然和平禅让的闹剧。最终身死国破让人啼笑皆非

发布于:天津市